Linode搬家指南

  Linode前几天新开了Tokyo,JP机房,对于中国用户来说Tokyo机房的速度相较之前大部分人选择的Fremont,CA机房速度来说提升可不是一点点。根据我的测试,从Tokyo机房下载可以到1.2MB/s左右,而上传跑满了我的上行带宽5MB/s,ping值在100ms以下,不管是电信还是联通都是如此。

搬迁

  搬迁很简单,在Linode后台进入“Support”开一个新的Ticket,就说你要把VPS搬迁到Tokyo。一般半个小时以内客服就会回信告知你已经准备完毕,同时提供给你新的IP地址。只需要去后台关闭VPS,然后点击大大的搬迁按钮就开始搬迁了。整个搬迁过程1-5小时不等。
Tip: 最好在搬迁之前记下原有的IP地址,如果你同时开启了内网IP也请一并记下。

修改域名DNS

  搬迁过程中可以先修改域名的DNS指向,如果使用Linode的DNS,只需要在后台修改“DNS Manager”中相关项目。

修改配置

  搬迁完毕后进入Linode后台,查看“Remote Access”下的“Lish via SSH”项目,使用这里提供的地址登陆VPS。搬迁后所要修改的基本上就是原有配置中的IP地址,这里提供一条命令来快速修改:

# cd /etc
# find ./ -exec grep old.x.x.x ‘{}’ \; -exec sed -i.bak s/old.x.x.x/new.x.x.x/g ‘{}’ \;

  此命令会替换掉旧IP地址,并且留下.bak的备份文件。
  其中old.x.x.x是原有的IP地址,new.x.x.x是新的IP地址。需要修改的IP包括:Public IPs, Private IPs, Default Gateways, DNS Resolvers。
  个人建议Public IPs和Private IPs使用以上命令替换,Default Gateways和DNS Resolvers最好手动修改以下两个配置文件:

/etc/network/interfaces
/etc/resolv.conf

最后

  重启服务器,然后等待DNS设置同步完毕就可以使用了。

如果你对Linode有兴趣可以用这个地址注册:http://www.linode.com/?r=2423bd4b1aea90e0163241cd71513fe1b81108d3或者在注册的referral code中填2423bd4b1aea90e0163241cd71513fe1b81108d3,大约在三个月后我能得到一些好处,当然你直接跑去注册也没问题,以上链接并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优惠(当然也没什么坏处)。我个人在这里提供一个首月返还$10的Promo Code:storecrowd,这个是实在的优惠。

牛逼服务:ifttt

  ifttt = if this then that

Kindle 3的字体、行距、边距

  在说正文前先扯一下Kindle 3的阅读格式。在各类Kindle资源中最常见的格式有mobi, azw, pdf, txt。 Kindle对中文txt支持很不好,经常有看一半坏掉打不开的情况,所以txt先扔一边不谈。 azw一般没人生成这个当资源发布,除非是破解Amazon的书才会用这个格式,不过通过@free.kindle.com这个地址来传书的话非pdf格式最终都会被转为azw。 而mobi是Amazon官方推荐的格式,也是在Kindle上支持最好的Reflow格式。PDF在中文书资源中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但是PDF对于电子书来说却是一个最恶劣的格式:它不能被Reflow。
  对于一台6寸600×800的手持阅读设备来说,把它用于阅读那些A4大小PDF格式的文献/论文是不明智的,A4的PDF就应该交给DXG这样的10寸设备。对于一台6寸设备,可以Reflow的文件类型才是友好的,那样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设定字体、行距……来获得较好的阅读体验。可能因为历史原因,一开始为了让Kindle 3能够更好的阅读中文书籍,发布资源者选择了可以嵌入中文字体的PDF。但是无法改变行距、无法改变字体、甚至无法改变字体大小,再加上不知为何大部分制作资源者都选择雅黑、幼圆这类Sans-serif字体作为正文字体,让文章在Kindle上的可读性一降再降。

字体

  中文字体常用的很少,主要就是四种:宋、仿、黑、楷。现行出版的书籍正文基本上都是选用宋体,而我个人倾向也是Kindle上正文非宋体不能接受。仿宋体相对宋体没有那么方正,各大机关发文倒是向来习惯使用这个字体。楷体很好看,但是笔画的斜度和字型结构的不齐整不太适合长时间阅读,国内杂志、论文也倾向用楷体做概要和注释用字体。
  黑体比较特别,传统黑体作为各类标题非常醒目,但是在电脑屏幕上使用却有过“重”的感觉。不过以“苹果丽黑”“微软雅黑”为首的较细笔画的黑体出现后,各种需要在电脑屏幕上输出文字的内容都开始倾向使用这类黑体。这除了是因为黑体这种类似英文Sans-serif的字体作为菜单、标题时极其醒目和易于辨认外,更大的一个原因却是电脑屏幕的ppi很低。ppi(Pixel per Inch)每英寸像素数,这个数字越高图像就会更细腻。Apple iPhone 4一个重要特性就是高达326ppi的Retina屏幕;Kindle 3的ppi值是167;而传统CRT显示器的ppi值是72/80左右;现广泛使用的LCD液晶屏幕的ppi略高于CRT在96左右;即使一些14寸笔记本使用的1440高分屏也只是102ppi。低ppi的结果是像宋体这种类Serif的字体由于笔画粗细不同,笔画首尾还有小三角的字体在屏幕上变得模糊、不够醒目。而细笔画的黑体由于笔画粗细相同、没有过多修饰,特别是微软雅黑这种为低ppi优化过的字体很快被大家所接受和推崇。或许正是这种惯性导致在Kindle上很多人仍然使用各种黑体来作为正文字体。
  理论上300ppi人的肉眼在正常阅读距离已经看不到像素点,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200ppi已经是“很清晰”的范畴了。Kindle的167ppi虽然还没有达到书籍的单位分辨率,不过已经超过了黑白印刷报纸的单位分辨率。再有e-ink技术支持,Kindle完全应该作为一种应刷品来对待,而不是电脑屏幕。那些在电脑屏幕上模糊的宋体在Kindle上是完全可以和“清晰”划等号的。用宋体吧各位,我们不是在看大字报。

行距

  对于行距就完全是个人好恶了。像中文这样的方块字,字与字之间不如英文单词间会有空格作为一种视觉上的减缓。行距如果再近一点那就像是纸上滴了一滩墨那样难受。所以个人觉得中文行距最好留出可以塞入小1-2号的字体这样的空间,各位看官可以参照我的Blog正文行距设置加深理解。

以下是行距2,也就是Kindle默认行距的中英文观感。

以下是行距3的中英文观感。

以下是行距4的中英文观感。


  个人虽然很喜欢行距4的中文观感,但是对于英文来说有点过宽了,所以最后我折中用了行距3。

边距

  仅对于Kindle 3的默认边距来说我觉得太浪费了,6寸已经够小了,还给我弄掉两条大白边。本着能扣则扣的原则,我是把Kindle的边距设到了一个不影响观感足够小的位置。

以下是Kindle 3的默认行距边距,修改后的情况可以见上几张图。

JUSTIFICATION

  JUSTIFICATION特性在英文电子排版里用的比较多,这个特性为了保证两端尽量对齐会微调各字符间距。对于纯中文文章来说这个特性并没有任何影响,方块字每个字大小都是相同的。但是碰到中英文混排如果遇到较差的JUSTIFICATION实现,就会遇到中文字符被拉的很开的情况。不过Kindle的JUSTIFICATION实现在中英文混排的时候效果也不错,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了默认的JUSTIFICATION FULL对齐,这样文章看起来左右都很漂亮。

iTunes同步照片使用Aperture库

  我的照片是用Aperture管理的,之前很长时间我是用LightRoom,但是App Store上线后的Aperture特价让我再次尝试这个产品并且留下了它。
  先花点文字来介绍一下Aperture的存储机制。Aperture把一张照片的源文件称为Master,当导入照片的时候有两种选择:1. 源文件导入到Aperture Library 2. 源文件存放在Aperture Library以外的位置。不管源文件存放在何处,Aperture都会把生成的Preview存放在Aperture Library中。Preview图就是在Aperture中实际操作时所看到的图,一般是原图的50%宽度,只有当输出照片时才会用到源文件。所以我是把源文件存储在NAS上,而MacBook本地只存放Aperture Library,这样即使在外面我也可以对原有照片进行操作修改,只有当输出的时候才需要连上NAS。
  这次我更换SSD的时候重新安装了系统,Aperture Library是直接提取了备份来用,但是当我用iTunes同步照片的时候却出现如下错误:

理论上在Apeture里确保这个选项打开就可以共享给iTunes:

不过实际上在我这里是没用的。网上搜了下好几个人碰到类似的问题,汇总下来最简单的方法如下:
  创建一个新的Library,随便取什么名字(最后会删除的)。


一般来说默认只有一个Aperture Library.aplibrary,test.aplibrary是我刚创建的,至于下面那个没版本号的是与iMovie共享用的不用去管它。
  然后所要做的就是切换到test库、退出,然后再切换回来,如果成功的话,退出的时候会看到Aperture在更新共享资料库的提示,最后删除test库就行了。

迁移iTunes文件的存放位置

  最近我把MacBook的硬盘换成了SSD,这也是近年来唯一一次效果明显的硬件升级。不过SSD价格仍然偏贵,所以最后购入了硬盘容量是120G,这样的大小无法满足存放音乐和照片的需要。而像Apple4us那两篇(12)所提到的拆掉光驱使用大容量的机械硬盘来存放数据的做法我又不是很情愿,因为更换成SSD除了速度提高外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把MacBook里的机械部分减少到最小,这样平时使用时才不用去担心俺的奇怪体位造成机械硬盘的损坏。所以我把音乐和照片的原数据全部转移到了NAS上,而本地保留Library库文件。由此造成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在此记下,这篇先讲音乐部分。
  我是用iTunes全权负责我的音乐管理,并且打开了“保持有序”和“复制文件到iTunes Media目录”两个选项来用于整理存放我的音乐文件。iTunes的Library文件位置一般来说是在

/Users/[username]/Music/iTunes/iTunes Library

这个文件不要去动它。iTunes里的那些数据文件,包括音乐、视频、APP、书籍⋯⋯所有你在iTunes里看到的数据都是存放在

/Users/[username]/Music/iTunes/iTunes Music

我要移动的就是这个目录。
  iTunes => Preferences => Advanced,默认情况下应该是下图这样:

  更改”iTunes Media folder location”的位置,也就是iTunes所有原数据文件的新存放位置,也是以后新加入文件的存放位置。

  按了OK出来,以后新加入的数据就会自动复制到新位置,但是这个时候旧数据并不会复制过去。这个时候需要整理Library,”File => Library => Organize Library”

在弹出的对话框上勾选”Consolidate files”

点击OK后就等着吧,iTunes会把旧数据全部复制到新位置。要注意的是整理完毕后需要手工删除原有位置文件,iTunes不会自动删除旧数据。
  这样做缺点也比较明显,在播放、同步iTunes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在可以连接到NAS的环境,当然如果是放在移动硬盘上倒是没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