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一日

  其实也没逛一天,不过上海博物馆随便逛个三四小时还是可以的。没拍什么,后一张50/1.8打死也对不上。
菩萨 菩萨

樂扣樂扣 = 干燥箱

  南方的空气湿度一直比较高,自打买了350D就一直想弄个干燥箱,不过现实是:做工差,贵;做工好、很贵。所以我买了乐扣乐扣 + 干燥剂 + 湿度计,给自己做了一个干燥箱。一个9L的乐扣乐扣加上些小附件价格不会超过100,而一个做工粗糙的小型干燥箱往往要超过150。

lklk.jpg
乐扣乐扣
gz.jpg
普通的

Technorati Tags: ,

EF 50mm /1.8II,無論窮富

  Canon EF 50mm /1.8II,无论你其他Canon镜头贵贱,这支镜头绝对值的拥有。它的做工并不能和L头相比,成像也没有很多人说的那样完美,但是RMB680元的价格所带来的成像效果和使用乐趣实在是其他镜头很难相比的。
  好吧,我这么夸这支镜头是因为今天进了一支。680块钱在镜头里可以算是最低的一笔开销了,盒子很寒酸,1.4的盒子里估计能套4个1.8II。全塑料的廉价货一开始并没有对它的做工有太大指望,不过实物到手后感觉上还是比Canon的官方图片好点。1.8II的成像不在这细究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些图片来看。除了对焦马达声音比较夸张外,1.8II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明显缺点的一支镜头。最后我给它按上了以前用在FD 50/1.4上的Kenko SKYLIGHT(1B),接在350D上还算满搭的。
  晚了样张就不上了,过两天拍一圈再说。

為什么我們需要閃光燈?(1)

Light  图中两个帖子问的是Nikon和Canon两家所出品的顶级和次一级闪光灯该买哪一款,这个有趣的巧合也说明了闪光灯在摄影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暂且不谈选择问题,先来看看,为什么我们需要闪光灯?
  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闪光灯是摄影者唯一可以控制的有效光源”。举个例子:当你带着女孩和相机走在黄昏中的沙滩上,这时你想拍“女孩在落日下”的照片时会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对着太阳测光,那么女孩在相片上只会剩下一个黑色的轮廓(当然这也很美);如果保证相片上能看清楚女孩的五官,那么你会得到一片惨白的背景而不是落日。这时候如果有一支闪光灯就会变得很简单,我们使用能够呈现“落日”的曝光参数来拍摄太阳,而闪光灯又能恰当的把女孩五官清晰的展现出来。
  当你学会频繁的开起相机内置的闪光灯后,有两个弊病就随之而来:它照亮的范围不够大,它只能照亮物体的被摄正面。解决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外置闪光灯:外置闪光灯的功率(指数)高,这样覆盖区域和范围就更广;稍高档的外置闪光灯灯头都是可以上下甚至左右扭动,这样的设计增加了光源的可控制性(这里不谈离机闪光、多灯操作)。

APS-C幅面上的人像鏡頭

  当全幅镜头用在APS-C幅面的机器上后,一切变得复杂了。
  前文说到125mm的镜头在APS-C机器上并不会变成200mm的远摄镜头。那么另一种说法是50mm镜头在APS-C机器上变成了人像头是否正确呢?我以为是正确的。说明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知道什么是人像镜头
  来学习一下这两个词:透视效果、透视畸变。我们一般是利用物体的相对大小来感觉远近的,也就是说距离越远,看起来越小,这就是透视效果。而透视效果还有一种表现:物体越近,透视效果越强烈。从你身前1米纵向延伸的队伍,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大小差距是很明显的;而在你100米之外的队伍第一和最后一名的大小差距就变得不怎么明显。于是当被摄者距离镜头过近的话,鼻子就会显得比正常情况下大,因为鼻子正常情况下都会比脸上的其他部分更接近相机,这就是我们说的透视畸变。请注意,透视畸变和镜头焦距无关,只和被摄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有关,在同一距离下各类焦距镜头的透视效果是相同的。
  避免透视畸变的方法很简单:同被摄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于是在全副相机上,85mm镜头让被摄者与摄影师保持足够距离来避免透视畸变,同时落在底片上的大小也比较合适。而50mm镜头用在APS-C机身上后,为了获得一个合适大小的人像我们需要距离被摄者相比全副机身更远。这个距离很好算,对于Canon来说是50mm x 1.6 = 80mm;对于Nikon来说是50mm x 1.5 = 75mm,也就是说APS-C机身用50mm镜头拍摄人像的距离和全副机身上使用80mm镜头是相等的。
  我想应该说清楚为什么50mm镜头对于APS-C机身来说是人像镜头了吧?